在傳統發型工具中,直發梳和卷發棒一直是造型的利器,但它們大多需要插電使用,這不僅限制了使用場景,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。而且,頻繁的高溫燙發對發質的損傷也讓人擔憂。于是,一款能夠擺脫電源束縛、隨時隨地使用且對發質呵護有加的發型工具應運而生——無線直發梳,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輝芒微8bit MCU的強力賦能。
很多人一聽 8-bit 就覺得“玩具級”,但輝芒微MCU這顆小家伙把資源切得極其精準:
單通道 12-bit ADC:每 50 ms 采樣一次石墨烯發熱膜溫度,誤差 ±1 ℃;
硬件 PWM:直接驅動 MOSFET,實現 20 kHz 高頻斬波,既避免低頻閃爍又降低開關損耗;
Stop 模式 0.7 μA:關機后靜置 30 天,電量只掉 1 %;
6 路 GPIO:LED 指示燈、按鍵、霍爾保護開關、NTC 溫度保護、蜂鳴器、OCP 關斷,一個腳都不浪費。
代碼架構更“摳”:主循環只有 60 行,采樣→PID→PWM→睡眠,平均 5 ms 跑完,占空比 < 3 %。剩下的 97 % 時間都在省電,真正做到了“電芯焦慮終結者”。
深圳三佛科技推出的無線直發梳方案,主控芯片使用輝芒微MCU無線直發梳單片機,實現的功能如下:
傳統直發梳拖著 220 V 尾巴,只能釘在梳妝臺。女孩子出門最怕兩件事:頭發失控、插座失蹤。于是我們把目標鎖死:
體積 ≤ 一支 330 ml 礦泉水
重量 ≤ 200 g(含電池)
真·無線,20 s 速熱,一次造型 ≥ 15 min
整個項目最靈魂的決策點,就是電源與控制的平衡——既要大電流瞬間加熱,又要低功耗待機省電。最終我們選了 3.7 V/4000 mAh 高倍率電芯 + 輝芒微 8-bit MCU 的組合:電芯負責“爆發”,MCU 負責“摳門”。
石墨烯發熱膜 4 μm 厚,面電阻 3 Ω/□,3.7 V 全壓直驅可瞬間拉到 35 W。但“快”也要“穩”:
MCU 通過 PID 把升溫斜率鎖在 3 ℃/s,避免局部過熱;
納米鈦蛋白涂層均勻導熱,發絲接觸面 160 ℃,外殼只到 45 ℃;
NTC 雙點冗余:主采樣點 + 備份采樣點,任一異常立即斷電。
負離子模塊其實是一枚高壓脈沖發生器,2 kV 脈沖 20 kHz。難點在于電磁干擾——梳子離頭發只有幾毫米,MCU 就在旁邊跳。我們做了三件事:
把高壓線圈放進獨立屏蔽罩;
讓負離子模塊在 PWM 關斷窗口期工作,避開大電流 di/dt;
軟件上把 ADC 采樣窗口后移 50 μs,躲過 EMI 尖峰。
機械:梳齒最外層加 0.5 mm 氣凝膠隔熱墊,接觸頭皮不燙;
電子:霍爾開關檢測“合攏”動作,一旦離開頭發 5 s 自動降功率到 20 %,再 30 s 無操作直接關機。
梳齒排布采用 3D 波浪齒:
順梳=直發;
內扣/外翻時把發尾繞一圈停留 3 s,鈦蛋白涂層的低摩擦系數讓卷度自然成型。
實測 160 mm 長發,完整造型 8 min,電量掉 22 %,足夠一天補妝級使用。
從立項到量產,我們踩過最大的坑是“發熱膜冷啟動電流”——一度把 MCU 的 LDO 拉崩。后來把 MOSFET 預驅移到電池端,MCU 只給邏輯信號,問題迎刃而解。
現在,這顆輝芒微 8-bit MCU 正安安靜靜躺在梳柄里,像一位精打細算的管家:該爆發時爆發,該省電時睡覺,讓 6 億負離子、石墨烯速熱和 4000 mAh 電芯在同一屋檐下和諧相處。以上就是深圳三佛科技分享的無線直發梳方案。深圳三佛科技專注單片機應用方案設計與開發,提供8位單片機、16位單片機、32位單片機。